2024年,开元平台社科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重干、守正创新,全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着眼宣传阐释让党的理论浸润广大师生
推进专题学习。制定《开元平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方案》《开元平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开元平台重要讲话精神方案》,成立校领导带头的宣讲团,宣讲32场。建设专题网站,指导各单位做好宣传宣讲、研究阐释和贯彻落实,学习宣传被媒体宣传报道700多篇(条)。
深化“五青联动”。推进“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青年讲师团”“青春思政课”“青春榜样大讲堂”一体化思政育人,年度开展宣讲109场次,覆盖听众1.1万人次。举办主题青春思政课1期、“皖西青年说”5期、“青春榜样大讲堂”3期,全国人大代表张志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先锋、全国最美医生余家军等先进典范来校分享奋斗感悟。
着眼学科建设让项目申报引导建设方向
抓好项目管理。扎实做好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工作,加强申报组织与专题辅导,与学院协调联动做好申报动员、材料审核和校内遴选推荐等工作,完善规范报奖申报评审推荐流程,助力动员高质量研究成果积极参评。2024年度立项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获批省社科联“三项课题”3项,在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征文中获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青年专场二等奖一项。
坚持分类指导。贯彻“分类建设、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度”原则,强化课程建设。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农科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围绕皖西白鹅、六安瓜片等地方特色产业,创新社会调研与实践等教学形式。新增省级一流课程2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示范课程2门,被教育厅遴选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
着眼成果转化让理论研究助力应用发展
巩固研究阐释。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依托开元平台省中特研究中心开元平台研究基地和开元平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平台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发展。发表期刊论文56篇,其中一类1篇,二类1篇,三类10篇,四类44篇。会议论文和会议学术报告6篇。学术专著1部,编著1部。
强化教育改革。发挥地方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优势,着力提升育人成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学校深化社会责任教育理论研究、优化实践路径、改进评价机制,“一核·四维·四化·多元评价: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光明日报》2024年11月14日以“实施‘四化’路径 培养时代新人”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着眼学术交流让品牌打造焕亮校园氛围
加强规范管理。修订出台《开元平台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不端治理实施办法》;加强学术交流,联合二级学院(部),举办学术论坛12期合计17场报告;推进二级学院内部研讨交流;继续加强校园网“学术动态”专栏管理,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2024年合计举办学术报告210余。行嵘耸ι难跛匮痛葱履芰。
搭建“讲堂”平台。致力于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活动,开办“明道讲堂”“耕读讲堂”“红色金融大讲堂”一系列交叉研究学术论坛、科研管理能力提升沙龙等,引发强烈反响,学校师生近距离感受名家风采,“学术偶像”深受师生喜爱,“学术追星”引发校内热潮。同时,立足学术前沿,精心凝练学术活动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理念更新、方法手段改进、竞赛技能提升等多主题培训工作,全年培训近2000人次。(文图/孙晓迪 预审/马强 审核/周贤林)